朋友聚会时,咖啡厅小憩时,总有人会随口一问:“哎,这香香的茉莉花茶,到底算红茶还是绿茶?”茶香氤氲中,这个问题如同投入平静水面的石子,瞬间激起了圈圈涟漪。我端着茶杯,顿觉这道看似简单的选择题,背后牵涉着多少关于茶叶分类的深刻逻辑——茉莉花茶的本质,并非红茶或绿茶的天然归属,而是一门精妙的“再加工”艺术,它的最终身份密码,深藏在所选用的茶坯(基底茶)之中。
要破解茉莉茶的身份之谜,必须直抵其核心工艺:窨制。品一杯上好的茉莉花茶,那绝不仅是一朵干花点缀在茶叶间。真正的精髓在于,让茶叶在茉莉花蕾吐香最浓烈的时候,充分吸收其芳香精华,如此反复多次的吸香过程,便是“窨制”(例如九窨一提,指经过九次窨花和一次提花)。而承载这芬芳的载体,就是茶坯。
茶坯,正是决定茉莉花茶最终归于红茶谱系、绿茶阵营亦或其他大类的关键所在。回顾历史长河,茉莉花茶的肇始与发展,与中国绿茶,特别是烘青绿茶结下了不解之缘。至今,福州这一茉莉花茶传统核心产区的主流工艺,无论是大宗茶还是高端茶,坚持选用优质的烘青绿茶坯作为窨制的根基。原因何在?烘青绿茶独特的多孔疏松结构,如同无数微小的芳香容器,对茉莉鲜花释放的挥发性香气分子具有极强的吸附力。经过层层窨制的洗礼后,绿茶坯本身清新甘醇的底味与茉莉的芬芳完美融合,构成了经典福州茉莉花茶标志性的“鲜灵馥郁、鲜爽持久”的味觉图景。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数据也印证,市场上接近90%的茉莉花茶产品仍以烘青绿茶为基底。
然而,世界并非总是墨守成规,茶的世界更是充满创新活力。随着消费者口味日益多元以及制茶工艺的持续精进,“窨制”这门古老技艺的应用范围正悄然突破传统藩篱。嗅觉敏锐的制茶师们开始大胆尝试,将窨花的对象拓展至红茶、白茶乃至乌龙茶等多元基底。当清雅芬芳的茉莉花香邂逅红茶的醇厚甜润,一种全新的感官维度由此诞生——茉莉红茶应运而生,茶汤泛着温暖的橙红光泽,红茶的圆润甜香托举起茉莉的鲜活清香,构成层次丰富、别具一格的味觉体验。同样道理,若选用白茶坯(尤其是滋味清甜的白毫银针、白牡丹)进行窨制,成品则被唤作“茉莉白茶”,其纯净的茶味基底与雅致的茉莉花香相得益彰,口感清甜鲜爽。
面对市场上琳琅满目的茉莉花茶产品,两种普遍存在的认知偏差亟需澄清:
当您下一次端起一杯清香四溢的茉莉茶,不论是享受居家闲暇还是体验商务场合的雅致,请先留意它的“基底”身份——明亮透绿、滋味鲜醇?那极有可能是以绿茶为坯底的经典茉莉花茶;汤色呈温暖的橙黄或红亮、滋味圆润带甜?这大概率指向了茉莉红茶;若汤色清浅、毫香显露且融合花香,则很可能是新秀茉莉白茶。真正决定最终归属的,是那承载芬芳的“幕后英雄”——茶坯原料的本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