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日的热浪仿佛无形蒸笼,灼烤着大地与你我。高温炙烤之下,不仅体感不适,更易引来”湿邪”侵袭,令人疲惫眩晕、食欲不振。此时,一杯精心搭配的夏日养生茶,恰似林间清泉流淌心间——不仅能即时降温补水……
夏日的热浪仿佛无形蒸笼,灼烤着大地与你我。高温炙烤之下,不仅体感不适,更易引来”湿邪”侵袭,令人疲惫眩晕、食欲不振。此时,一杯精心搭配的夏日养生茶,恰似林间清泉流淌心间——不仅能即时降温补水,更能调和脏腑功能,助你由内而外地保持元气满满!

传统中医理论指出,”夏养心”,心为火脏,唯有清凉滋润方能安心神。”湿易困脾”,夏季湿气更易损伤脾胃,调养尤需注重健脾祛湿。由此理念出发,结合夏日气候特性,选择合适的茶饮强健体质,正是不容忽视的养生之道。
一、 清热解暑明星茶饮,赶走燥热不适
- 经典菊花茶:清火明目护咽喉
- 搭配建议: 杭白菊 / 胎菊 + 枸杞/ 决明子
- 核心功效: 疏散风热、清肝明目。菊花性微寒,可缓解目赤肿痛、口干舌燥、咽喉不适。
- 贴心提示: 添入几粒枸杞或决明子,可缓和菊花寒性,提升明目效果。
- 适宜人群: 面对电脑屏幕的上班族、易上火体质者、用眼较多者。
- 薄荷清凉饮:醒脑提神消胀气
- 搭配建议: 新鲜薄荷叶 / 干薄荷 + 绿茶 / 柠檬片
- 核心功效: 疏风散热、清利头目、疏肝解郁。薄荷中含有的挥发性薄荷脑带来清凉,有效缓解暑热头晕、鼻塞头痛及胃肠胀气。
- 贴心提示: 与绿茶搭配提神醒脑效果更佳;加入柠檬片可增添风味与维生素C。
- 适宜人群: 午后困乏者、空调房头晕头痛者、肠胃痞闷者。
- 金银花解暑茶:天然消炎抗病毒
- 搭配建议: 金银花 + 甘草 / 菊花
- 核心功效: 清热解毒、疏散风热、凉血利咽。作为传统清热解毒良药,对预防夏季风热感冒、缓解咽喉肿痛、皮肤热疹十分有益。
- 贴心提示: 因性味甘寒,可加入少许甘草调和口感、中和寒性。
- 适宜人群: 易患咽喉炎症者、户外活动后烦热难耐者、皮肤敏感易发疹者。
- 绿豆百合饮:双重降火清心除烦
- 搭配建议: 绿豆(煮水取汤)+ 干百合 + 少量冰糖
- 核心功效: 清热解毒、消暑利水、清心除烦、润肺滋阴。绿豆解暑解毒,百合滋阴安神,二者搭配堪称夏季解暑经典饮品。
- 贴心提示: 绿豆略煮开花即可,保留清热效果;百合后下,汤色清澈更佳。冰镇后饮用更沁人心脾。
- 适宜人群: 所有人群消暑均适用,尤其适合心烦意乱、睡眠不佳者。
二、 健脾祛湿健康搭档,远离沉重乏力
- 薏米赤小豆水:利水消肿益脾胃
- 搭配建议: 炒薏苡仁 + 赤小豆
- 核心功效: 健脾渗湿、利水消肿。炒薏苡仁减弱凉性更健脾,赤小豆祛湿利水,二者合力祛除体内多余湿气,改善因湿气导致的身体沉重、浮肿、便溏等问题。
- 贴心提示: 此款茶饮需久煮(或提前浸泡后煮),茶汤饮用之余,豆粒亦可食用。
- 适宜人群: 湿气重、易水肿、舌苔厚腻者。
- 荷叶冬瓜茶:轻盈身体助代谢
- 搭配建议: 干荷叶 + 冬瓜皮 / 冬瓜丁(或冬瓜糖)
- 核心功效: 清热解暑、利水祛湿、升发清阳、消脂轻身。荷叶含有生物碱,能促进代谢;冬瓜皮利水效果更佳。此方清凉解渴并有助于管理体重。
- 贴心提示: 冬瓜皮洗净切小块同煮,效果更佳;使用冬瓜糖则风味更香甜。
- 适宜人群: 暑热烦渴、水肿肥胖、血脂偏高者。
- 陈皮茯苓茶:燥湿化痰健脾胃
- 搭配建议: 陈皮 + 茯苓 + 少量生姜片
- 核心功效: 理气健脾、燥湿化痰、宁心安神。陈皮醒脾开胃,行气化湿;茯苓健脾利湿,安心神;生姜温中散寒,防止寒凉伤胃。
- 贴心提示: 陈皮选择年份稍长者效果更优;脾胃虚寒者可稍加生姜。
- 适宜人群: 痰湿困重、食欲不振、腹胀嗳气、睡眠不佳者。
- 三豆饮(古方温润版):温和扶正祛湿毒
- 搭配建议: 黑豆、绿豆、赤小豆(等量)
- 核心功效: 清热解毒、健脾利湿、补肾益精。源自古老中医食疗方,药性相对平和。黑豆滋肾阴、绿豆解暑毒、赤小豆祛水湿,调和脏腑,扶正祛邪,尤其适合体虚者或儿童夏季调理。
- 贴心提示: 豆类需提前浸泡,煮至软烂,可加少量冰糖调味。只喝汤水,豆渣可丢弃或另做他用。
- 适宜人群: 体虚易感人群、儿童、湿毒热不重但需调养者。
三、 生津益气活力饮品,补充夏日元气
- 酸梅汤(古法自制版):生津止渴开胃消食
- 搭配建议: 乌梅 + 山楂 + 甘草 + 陈皮 + 桂花(可选) + 冰糖
- 核心功效: 生津止渴、开胃消食、收敛止汗、解暑除烦。乌梅、山楂酸甘化阴,生津止渴;甘草调和诸药增甜味。自制酸梅汤无添加剂,解暑提神、提振食欲效果远超瓶装饮料。
- 贴心提示: 乌梅需选药用熏制乌梅;煮好后冰镇风味最佳。
- 适宜人群: 汗多口渴、食欲不振、消化不良、易疲劳者。
- 五汁饮(简易改良版):天然果汁润脏腑
- 搭配建议: 梨汁、荸荠汁、莲藕汁(或甘蔗汁)、麦冬(少量煮水取汁)、 白茅根(少量煮水取汁)混合。(*古方为梨、荸荠、鲜芦根、麦冬